邯钢搬迁定了!!再忆邯郸钢铁厂的孕育与诞生!!_拆解维修_江南体育官网入口ios 
咨询电话:022-27718822

— 江南体育官网入口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邯钢搬迁定了!!再忆邯郸钢铁厂的孕育与诞生!!

邯钢搬迁定了!!再忆邯郸钢铁厂的孕育与诞生!!

时间: 2024-01-04 04:57:59  作者; 江南体育官网入口

  1957年初,随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钢铁紧缺矛盾己经白热化,一些机械厂面临着停工危险。未解决燃眉之急,国家批准了冶金工业部在全国铁矿资源丰厚地区扩建和新建3个大型、5个中型、18个小型钢铁企业的方案,这一方案被陈云副总理戏称为“三皇五帝十八罗汉”。7月9日,在北京市西直门三关庙街的冶金部招待所召开了全国地方冶金工业会议。会议决定在河北省新建一个年产铁35万吨、钢30万吨的小型钢铁厂,产品有焦炭、烧结、钢锭、钢材、耐火材料等。河北省委决定,在位于太行山区的石家庄、邯郸、邢台的八个地点选址。

  省委的决定,是有原因的。大约40亿年前,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一带全是海洋,地壳处于大裂变大组合时期,整个地球上没有氧气没有生命。漫漫24亿年间,经过一次次剧烈的造山运动,岩浆在邯邢地区一带形成有规律分布的侵入体,使铁元素大面积富集,凝结成丰厚繁茂的铁矿床。约4亿年前,又一次更剧烈的燕山造山运动爆发,天翻地覆,几度沉浮,茂密的森林生物在震荡中掩埋地下,成了日后丰厚的煤海。巍巍800里太行,造物主独钟邯邢,就这样在冥冥之中为后世生存的子民留下了数亿吨的铁矿藏和储量丰富的煤炭及冶炼溶剂石灰石,耐火粘土、白云石、菱镁矿等宝藏。

  我们的祖先是聪明的,早在春秋晚期,就掌握了生铁冶炼技术。以后历朝历代,邯郸都是官方重要的冶铁作坊,最兴旺时期当属北宋年间,仅武安就达到了年产1000吨的规模,到了满清以后的300年,邯郸冶铁业衰落枯萎,直至寸铁不生。

  图为郝天役同志,山西榆社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邯郸地委副书记,邯郸市委书记,天津市委常委

  当时全国正处于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中,三个市的领导心里都清楚,钢铁厂设在那里,对城市的定位,对拉动城市的经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都希望钢铁厂选在本市,竞争十分激烈。当时的邯郸市委书记郝天役同志更是感到这是邯郸发展的又一个机遇,势在必得。根据他的意见,邯郸市委、邯郸市人民委员会决定,立即着手进行基础准备工作,力争在邯郸建立钢铁厂。很快,城建局奉命完成了《关于在邯郸或邢台建立钢铁厂的比较材料》和《关于在邯郸市建立钢铁厂的有关联的资料》等材料。同时,市委派出肖寒、蔡志杰、苏其祥三位市级领导到北京和保定向国家计委、冶金部和河北省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宣传优势。

  图为肖寒同志,河北馆陶人,历任峰峰矿务局党委书记,煤炭工业部党组书记、部长等职,第十一届中央候补

  选址工作开始后,各市都派出了一名市委副书记跟着选址工作组搞联络,暗中进行激烈竞争。工作组到那个市,那个市都殷勤招待,整天围在工作人員身边递烟倒水,不厌其烦的介绍本地优势。当时还没有轿车,每个市只有一辆供市委书记坐的叫“嘎斯”的吉普车,三个市委书记全把自已的“嘎斯”让给了工作组。经过实地踏勘,工作组果断筛选掉6处,只剩下邢台百虎泉和邯郸庞村两处。为选取最佳方案,工作组又多次对两处的矿山资源、水文资源、交通运输、供电能力、场地状况、协作条件、工商业诸因素逐项进行细致考察。但各有优势,难以取舍。在工作组举旗不定时,邯郸陪同的市委付书记肖寒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肖寒当时32岁,说话很风趣,在工作组房间里一呆就是半夜,陪着抄资料、搬行李,見面就拉着手喊大哥。在选址关健时刻,他干脆住在北京,向领导们求诉,把手抄的申请书一次次呈上案头。他穿着黑粗布棉袄,头顶土灰色鸭舌帽,操着冀南方言,每天步行着在中央各部委之间来回奔波游说。肖寒的这个形象和这种精神着实感动了很多人,人们的心理天平开始悄悄倾向邯郸。当时,邯郸是国家规划的棉纺基地,已从外地招收了数千名女工,大多没有结婚。肖寒抓住这一话题,大讲邯郸是个女儿国,女工找不到对象成了社会问题,如果建一个钢铁厂,这样的一个问题将迎刃而解。肖寒说的声情并茂,令人心动。最后,邯郸庞村中选。1957年底,河北省委正式下文,宣告邯郸钢铁厂筹建处成立,并任命省工业厅第一付厅长辛明为筹建处主任,肖寒等为副主任,筹建处为副师级。

  1957年12月中旬,已经在野外辛勤工作了十来个月的峰峰地质办事处地形测量队的队员们都先后回到大队部,准备进行休整、冬训。紧迫的任务来了,为了使邯郸钢铁厂早日建成,要在冬季进行厂址测量。于是它们马不停蹄的开到了庞村。一月是邯郸最冷的时间,旷野的寒风呼啸着,有时还漂着雪花,气温在零下七、八度。队员们为了节约时间,他们在空旷的工地上一呆就是一天。早晨出发时拿几个硬馒头背一个水壶,冷了,就从四周拾一些干柴点野火烤一下手;困了,就找个背风向阳的地方打个盹,从始至终坚持到天黑看不見测量时,才回到驻地吃饭。风雪不但不能阻碍他们工作,相反,他们工作进度更快,质量更高。张时钧组每天选加密点定额是25个,实际却达到40个,基线规范精度要求十五万分之一,结果达到六十五万分之一。工作中有时来不及去找铁锨,队员们就用手来拌和水泥。计算组的同志们,为了使自己的工作不影响测量,每天都是工作到深夜12点以后,就是星期天,他们也没停止过计算工作。与此同时,先期从鞍钢、石钢等地来的设计人员也提前进场了,面对着空旷的大地,勾勾画画,开始了构思设计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地形测量队终于提前完成了约10平方公里厂址的测量任务,为邯钢的早日开工建没提供了保证。

  按原计划,邯郸钢铁厂1958年10月动工,1962年底建成。1958年春,的氛围日渐浓烈,几经调整,中央己将1958年钢产量由年初计划的624.8万吨提高到1070万吨,钢铁生产被贴上了鲜艳的政治标签。面对着轰轰烈烈的形势,邯钢筹建处先后五次修改了计划,最后确定由年产钢30万吨,1962年建成,跃进为年产钢60万吨,1960年建成。为了早日出铁,决定首先建两座计划外的55立方米高炉,4月1日动工,7月1日出铁,年底生产生铁2.2万吨。

  建两座55立方米高炉,在今天人们看来,还不是小菜一碟,但在当时,邯钢筹建处全部家当只有几个油开关,两台电动机,17吨钢材,40吨水泥和80名实施工程人员,困难之大可想而知。因此,一些人认为“设备不全,开工没条件”,主张将开工日期推迟到“七一”或“八一”。而另一些人看到了跃进的形势,看到国家建没急需钢材的现状,主张提前兴建,早日出铁。筹建处党委采纳了后一种意見,提出了“速度快一倍,产量加一番”的口号,提前3个月于4月1日开工,力争“七一”投入生产。

  开工前后,紧急调集的3000多名建设大军云集工地,平整现场,修建道路,搭建工棚,埋设管线……几条线同时开工。各路建设大军日夜奋战在建设工地,白天一片人,夜晚一片灯,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那时候讲究的是先生产后生活,工地上没有食堂、办公室、宿舍,数千人全是露天作业。没有星期天,没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工作任务,很多人晚上也不回去,呆在工地继续干活。饿了,啃个玉米面窝头;渴了,喝几口凉水;累了,就在一旁的简易席棚里裹着大衣睡一会。

  施工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物料、设备的不足。由于是计划外项目,除上级主管单位一一省工业厅调拨小部分外,大部分要由邯郸自己想办法解决。邯郸市委发出了“关于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援钢铁厂建设的通知”,市人委多次组织协作会,多方筹集建设物资。邯郸市内较大单位几乎是有人出人,有物出物。邯郸面粉厂停止了自己的施工,把高压开关柜借了出来;邯郸矿务局把马上就要使用的电器设备借给了邯钢;工地急需轻便钢轨,市场上买不到,峰峰矿务局二话不说,把矿上正在使用的道轨拆下150米送到了邯钢……市委书记郝天役下了一道死命令:市里仓库对邯钢全部开放,工地要什么,马上组织到货,可以先打白条后算帐,谁耽误时间,就地免职!工期进度快,每天需要的很多材料很多,专署从各县调集了120匹高头大马,配上新马車,专门为邯钢运料。

  在施工中,面对工期短,准备差等诸多坏因,从邯钢筹建处到实施工程单位,为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时间,从技术上组织突破规范,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在材料、设备供应方面,他们从现实出发,因陋就简,有什么用什么,克服了贪大求全、闭门坐等的现象;在设计方面,采取了设计与备料相结合,设计与施工相结合的方法,基本杜绝了停工待料现象,节约了钢材。由东北调来的15吨旧炉皮都用上了;在施工上,承建这两座高炉的四个单位,实行了平行交叉流水作业,保证了工序间的衔接。土建为使机装提前施工,打破规章制度,采用了先高炉基础而后卷扬机基础的施工方法,推行了干硬性混凝土先进经验,快速缩短了养护期,因而比原计划提前20天交了工。

  机装工程处在材料缺乏、品种不全、图纸未交的情况下,领导干部和工人们一起在钢板上划实样,边设计、边下料、边施工;没有起重机,就用电柱、两木塔等土办法吊装,克服了施工中的许多困难;当木材供应不足,影响到作混凝土模型的时候,木工谭景远创造了制作肋型板、大屋面板的定型模板,仅第一批活即节省木板21立方米;机装孙学福铆工小组,负责制作170个管子法兰牌的任务,开始每天只能做6一7个,这样算下来要24天才能做完。该组工人张海林提议,改进操作方法,减少一道工序,趁热打铁,结果每天能做60个,两天多就完成了任务;电装四工区有个叫赵宗森的青年党員,扎破了脚,不能走路,他还坐着刨电线沟,刨了一个星期。正由于这种干劲,从土建、机装、筑炉到电装各个工期都提前了。

  图为做好高炉出铁前的各种准备。这是由宣化铁厂调来的,有30多年炼铁经验、工人出身的技师王显刚(中间拿

  图为张铁华砌砖小组,14天完成了一个月的砌砖任务,这是他们夜间在跃进号高炉内砌砖的情景

  在全体职工的积极努力下,从始至终坚持向保守思想斗争,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工期短、造价低的奇迹。在过去按步就班建这样的高炉,通常要5~6个月的时间,而邯钢只用了两个半月时间,创造了当时的全国记录。这样,比原计划国庆节出铁跃进了三个半月,可多出生铁一万多吨;两座高炉的兴建,基建投资原预算是206万元,实际支出180万元,比同等高炉的建设节约26万元。更重要的是,进一步鼓舞了人心,取得了经验,学到了技术,为建设邯钢打下了良好的政治思想基础。

  图为起重工们,在吊装机械一时来不到的情况下,利用各种土办法把大批高炉部件安全的运到高空

  “跃进号”高炉的建成也是大协作的结晶。在高炉建设中,远至营口机械厂、太原钢厂,近至峰峰矿务局、市机械厂等40多个单位都向邯钢伸出援助之手,从人力、物力多方面给予了无私援助。邯钢在营口机械厂订做的烟道阀、冷风阀等20余种非标准设备,原定交货日期是6月未,当邯钢决定第一座高炉6月15日提前投入生产的时候,营口机械厂500多名工人,每天加班1小时,牺牲了多个星期天,终于提前26天给赶制了出来。为保证提前运到,厂长、工会主席带着20多名干部,把十几吨重的货物抬了半里多地送到码头,使这批机件及早上了轮船。

  1958年6月17日清晨4时30分,我市第一座现代化高炉,邯钢55立方米“跃进号”高炉炼出了第一炉铁水。从此,邯郸已断了200多年的产铁历史被接续上了,从而揭开了邯郸现代钢铁业的序幕。与这一座高炉同时开工的另一座高炉“协作号”几天后也出了铁。这一喜讯当天清晨就传遍了邯郸市的大街小巷。上午,邯郸钢铁厂庆祝出铁的报喜大队,高举红旗,抬着书写有总路线字样的巨幅标语牌,在毛主席万岁!中国万岁的口号声中,敲锣打鼓,穿过陵园路、和平路,邯山大街,向地委、专署,市委、市人委报喜。

  1958年7月1日,是中国37周年华诞。就在这一天,邯郸钢铁联合企业开工兴建。按计划,第一批施工项目主要有两座255立方米的高炉,两座42孔炼焦炉,一个包括铸造、锻造在内的机修車间。

  但不到一个月时间,一个群众性大炼钢铁运动开始席卷全国。从“三大元帅升帐”“两大先行官上马”(即重点发展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和农业,加快发展电力和交通运输业)到“三个元帅升帐,钢铁一马当先”,力争钢铁生产高速度发展。从省到各专区到各县,一次次动员大会,一个个诱人的数字,激动的人们几乎要发狂;而一层层、一次次加码的钢铁任务指标,又压得各级领导干部几乎喘不过气来。邯郸市自认的指标是到年底生产生铁12万吨,这个指标,在今天看来任务不大,但在当时对于两个月前还“手无寸铁”的邯郸市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9月4日,市委发出指示,号召全市人民动员起来,为完成12万吨钢铁任务而奋斗。随即,学校停课,商店关门,机关事业单位停止办公,全市十余万名干部、职工、学生、市民奔赴炼铁工地参加会战。因为建设土炼铁炉有速度快、投资少、设备简单,用钢材少、技术简便的特点,所以当时的方针是“大、中、小并进,以小为主;土洋结合,以土为主”。作为当时全市大炼钢铁排头兵的邯钢,市委决定在255立方米高炉炉址旁边建设一个小钢铁联合企业,也就是后来说的“小邯钢”。并确定了“集中一切人力、物力突击小邯钢,抓紧大邯钢,大小邯钢同时并举,小邯钢优先”的建设方针。按照这一指示精神,以小高炉、小炼钢为主的小邯钢建设开始了。速度惊人,仅仅几天时间,3座3立方米的小土炉,2座分别为1.2吨和0.2吨土转炉出铁、出钢了。到12月26日,邯钢先后建成了55立方米、28立方米和13立方米小高炉7座。到1959年二季度,4座55立方米和6座28立方米高炉全部建成投产,炼钢、轧钢两个車间也建成投产。与此同时,大邯钢的两座255立方米中型高炉也分别于1959年7月1日和10月1日建成出铁。1959年7月,42孔1号、2号焦炉开工,邯钢的建设逐步走上正规。

  1958年到1960年是邯钢艰苦创业、从无到有的三年,为邯钢日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根基,达到了“出铁、出人、出经验”的目标。三年间共为国家生产生铁37万吨,完成基建投资7729万元;建设了14座高炉,2座400KV的矽铁电炉;建设了有35台車床的机修厂、有2250KVA电容量的供电、供水和供汽的动力車间、有9台机車18公里铁路的运输車间;还建设了8万多平方米的职工宿舍以及医院、子弟小学、托儿所等生活配套设施。职工总数1958年底为6000人,1960年达2万余人。

  邯钢的建没,不但使邯郸成为河北省治金基地之一,而且改变了邯郸的城市定位,拉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1958年至1960年,邯郸相继建成了矿山村、綦村、符山、玉泉岭、固镇等一批大中型铁矿,形成了一批現代化铁矿石生产企业;围绕邯钢建没,邯郸市争取到了国家大批配套投资,相应发展了电力、机械、建材、化工等行业,建设了一批大、中型企业;促进了城市的跨跃式发展,邯郸解放前是个小城市,人口只有3万人,城市面积仅1平方公里。至1960年,发展成河北省南部人口达50万的重要中等城市,由原来的以棉纺织为主的轻工业城市,发展成为以钢铁、纺织、煤炭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江南体育官网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