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22-27718822

—江南体育入口—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顶管工程中用沉井和钢板桩作为工作井支护后靠土体稳定性的验算方法有什么本质区别?

顶管工程中用沉井和钢板桩作为工作井支护后靠土体稳定性的验算方法有什么本质区别?

时间: 2023-10-26 03:08:00 |   作者; 江南体育入口

本工程为D1800顶管工程,共有两段,长度分别为120m和260m。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计划采用机械式泥水平衡顶管方法施工。本次顶管管道选用顶管专用D1800钢筋混凝土钢承口III级管,道路两侧分

立即咨询立即咨询

咨询电话 :022-27718822

微信:13820703833邮箱:949135783@qq.com

产品详情

  本工程为D1800顶管工程,共有两段,长度分别为120m和260m。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计划采用机械式泥水平衡顶管方法施工。本次顶管管道选用顶管专用D1800钢筋混凝土钢承口III级管,道路两侧分别按设计的基本要求设置顶进工作坑和接收坑。

  施工总平面布置遵循因地制宜、利于生产、方便施工、交通便利、有利安全、经济可靠、易于管理、满足环保的原则,并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场地位置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场内外交通、给水、供电、防洪和排水等因素,尽可能地选择地形平坦宽阔、靠近施工现场的地方。

  2)场地划分和布置(包括生产、生活和交通运输等)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防火、卫生环境保护等规定。

  1)临时设施的布置,能满足主体工程项目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避免干扰,避免和减少料场的重复、住返运输,并为均衡生产创造条件。

  2)生产设施要尽量靠近施工作业场所,管理设施应在主体工程的适中位,以利于施工管理,生产、生活设施应有明显界限。

  3)研究合适的防洪、排水标准,其系统布置应能保证施工场地和施工设施的安全。

  为确保该工程在承诺的施工期内按时完成,保证工程质量,我单位选派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保证顶管工程进度计划满足工程总工期要求。

  2)按形象进度计划要求,合理的安排工序施工,组织平行流水交叉作业,协调好工序之间的衔接。

  3)搞好计划管理,保证均衡生产。根据人员、设备安排,合理划分施工段,进行流水作业。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由项目经理加强指挥与协调,定期召开生产调度会,及时解决施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进度计划设专人按时进行检查和记录,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分析施工进度比计划超前和滞后的原因,制定补救措施。

  5)采用先进施工工艺,先进技术,加快施工进度。处理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杜绝事故,避免窝工。

  根据进度计划安排,做好机械设备进场计划,并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与调试工作,保证施工需求,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以保证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根据管道口径顶管出泥量,结合本工程特有的施工条件和土质情况、设计要求,加上我公司掌握的类似条件下的施工经验,决定对本工程顶管管道采用泥水平衡式顶管掘进机进行顶进施工,由于该类型设备具有双重平衡功能,即其全断面的大刀盘能自动平衡顶进正面土体的土压力,同时通过对泥水仓进行泥水加压,又能平衡地下水压力,这种具有双重平衡功能的顶管掘进机除了施工过程安全可靠外,对地表隆沉控制精度比较高,一般地表隆沉值可以控制在50mm以内。

  此外,泥水平衡式顶管掘进机还装有主顶速度检测仪、倾斜仪等可对顶进速度、机头旋转、水平倾角自动进行测量,因此泥水平衡式顶管掘进机非常适应在本工程土层中的管道顶进施工。

  测量引点→工作井施工→测量放样→井内设备安装→地面辅助设施安装→顶管掘进机吊装就位→激光经纬仪安装→掘进机出工作坑→正常顶进→顶管机进接收坑,如下图所示。

  顶管机头被主顶油缸向前推进,进入前方土层中,机头前方土体经刀盘切削后进入泥水仓内,搅拌后经泥浆泵抽排至泥浆池内。当掘进机正常工作时,机头内工作阀打开,而旁通阀则关闭。清水从进泥管经过工作阀1而进入掘进机的泥水仓里,与切削土体混合后的泥水则通过工作阀2由排泥管道排出,只要调节好进、排泥水的流量,就可以使掘进机的泥水仓中建立一定的压力。

  掘进机完全进入土层以后,吊下第一节顶进管,与掘进头连接顶进以后,挖掘终止、液压慢慢收回,另一节管道又吊入井内,连接在第一节管道后方,重新顶进,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所有管道被顶入土层完毕,完成一条永久性的地下管道。

  掘进机在掘进过程中,采用了激光导向控制系统。位于工作后方的激光经纬仪发出激光束,调整好所需的标高及方向位置后,对准掘进机内的定位光靶上,以表示机头顶进过程中的偏差。操作者可以根据需要开启位于掘进机内置式油缸进行伸缩,为达到纠偏的目的,调整切削部分头部上下左右高度。在整个掘进过程中,可以控制整个管道水平、垂直方向的偏离精度。

  2)机手查看指向激光点位置,与停顶前记录对比,若差别过大,通知测量员处理。查看泥水仓压力值,与停顶前记录对比;

  4)将进、排泥管道置于机内循环状态,启动排泥泵,再启动进水泵,查看排泥管口能正常排泥浆,根据进、排泥压力表值,调整合适的进、排流量;

  5)进、排泥压力表值稳定,并正常运转数分钟后,将进、排泥管道置于机外循环状态,调整进、排泥流量至泥水仓压力值在正常范围内;

  8)根据泥水仓压力值变化,调整顶推速度及进、排泥流量,勿必使泥水仓压力始终保持在设计范围内;

  9)刀盘电流在正常位置附近时,说明顶进处于良好状态;如果切削刀盘的力矩较大,刀盘电流会过大,说明推进速度太快;如果切削刀盘力矩较小,电流也相应降低,说明推进速度太慢;

  10)顶进过程中,不断观察刀盘电流值、土仓压力值、指向光标位置、顶进压力值、排泥口泥浆、管道行进状态、油缸推进速度、滑润泥浆注入情况等。

  2)从机内循环转换到机外循环时,先打开送、排泥直通阀,然后再关闭转换阀;

  4)改变刀盘的旋转方向时,必须使刀盘安全停止后,再进行逆向回转,以防打坏传动齿轮;

  5)确认液压泵正常运转后,才能进行各种液压动作操作,包括进、排泥阀、旁通阀、纠遍油缸、主顶油缸等。

  工作坑设开挖成直槽式,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施工。工作坑底槽平面尺寸应满足机头尺寸和顶进油缸的长度,同时在工作坑内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于排出雨季的降水。

  基坑导轨由型钢和钢板焊接而成,应保证其具有的强度和刚度。在工作井底板基础上应事先预埋钢板,预埋钢板的位置与基坑导轨相吻合,以便导轨与之焊接。预埋钢板上的锚固钢筋要焊牢并有足够的锚固强度,导轨安放后,还应在二侧用型钢支撑好,必要时再浇筑混凝土,确保导轨在受撞击的条件下,不走动,不变形。在顶管施工之前,要做好轨道的测量定位工作,请监理复核后才好进行顶管施工。主顶油缸架采用拼装式结构,高程和平面安装误差控制在5mm以内。

  后座墙是顶进管道时为千斤顶提供反作用力的一种结构,有时也称为后座、后背或者后背墙等。在施工中,要求后座墙必须保持稳定,一旦后座墙遭到破坏,顶进工程就要停顿。

  后座墙主要功能是在顶进过程自始至终地承担主顶工作站顶管前进时的后坐力。后座墙的最低强度应保证在设计顶进力的作用下不被破坏,要求其本身的压缩回弹量为最小,以利于充分发挥主顶工作站的顶进效率。在设计后座墙时,应使其满足如下要求。

  后座墙表面应平直,并垂直于顶进管道的轴线,以免产生偏心受压,使顶力损失和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后座墙材料的材质要均匀一致,以免承受较大的后座力时造成后座墙材料压缩不匀,出现倾斜现象。

  本工程顶管单元长度根据设计图纸的井室位置、地面运输和开挖工作坑的条件、顶管需要的顶力、后背与管口可能承受的顶力等因素确定单元长度。本工程土质参数基本相同,顶力计算时取最大管径和最大单元长度进行计算。本工程计划采用宽5m 高3m厚0.5m C30混凝土后靠背,配筋为双层Φ22钢筋间距200mm,前置2.5m*3m*0.1m钢板后座,缝隙采用素混凝土填充。忽略钢制后座的影响,假定主顶千斤顶施加的顶进力是通过后座墙均匀地作用在工作坑后的土体上,为确保后座在顶进过程中的安全,后座的反力或土抗力R应为的总顶进力的1.2~1.6倍,反力R采用下式计算:

  将数据带入公式,得反力R=10658kN,大于1.4倍的总顶力(7244×1.4=10142kN),满足要求。

  (1)顶管顶进施工前,按常规进行施工用电、用水、排水及照明等设备的安装;

  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时在沉井周边30米范围以外设置泥浆池;另外施工围护范围内还搭设料具间、材料仓库、配电间;布置膨润土材料工棚和拌浆、储浆以及注浆设备等。

  顶管施工过程中对洞口止水装置的密封性能要求较高。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止水装置安装。

  ①、本工程导轨选用钢质材料制成。在安装导轨时,应时刻检查两导轨是否顺直、平行、等高,其纵坡应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

  当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以后,开始将管节吊放到工作井内轨道上,调整好方向,按照操作规程开始顶进。顶进时随时监控管道走向偏差,及时纠偏,确保满足设计、规范及对接要求。顶进时根据刀盘电流及泥水仓压力,调整顶推速度及进、排泥流量,使泥水仓压力始终保持在设计范围内。顶进速度一般为3~5m/h,进水、排泥泵选用排量100m³/h,扬程30m的泥浆泵,可满足使用要求。

  (2)顶进施工中应随时观察顶进轴线和设计轴线;,并随着顶进距离的增长做好管内测站的测量,在工具管出洞后30米更应注意轴线)土压力的设定和顶进速度的控制,是顶管成功的关键。土压力的设定应根据施工地质状况、地下水位高低、管道埋深等因素初步设定,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和地表沉降的实测结果随时进行调整。

  (3)膨润土的贮藏及浆液配制、搅拌、膨胀时间,都必须按照规范进行,使用前必须先进行试验。

  管线轴线及高程偏差:顶管机进入土层过程中,开始跟踪测量,顶管机开始顶进5-10m的范围内,允许偏差应为:轴线mm,顶进的管节允许偏差应为:轴线mm。

  顶管在纠偏过程中,应做到勤测量,多微调,每项纠偏角度应保持10'-20',不得大于1°。

  在管道顶进过程中,地面隆起的最大极限值为+50mm,地面沉陷的最大极限值为-60mm。

  (1)刚顶进时管子要防止反弹,因刚顶进管子还没有一定距离和摩阻力,很容易被洞外泥土压力挤出,因此在顶进到位收泵时,要注意观察反弹现象,如有反弹停止收泵,采取止回措施,方可收泵。

  4)管道内的气体含量需经常检测,发现可燃气体超标,应立即停机,加强通风。

  5)用电安全必须注意:电加热器和散热器,如果线圈和零部件外露,不允许在管道内使用;电源线和电缆,都需是铠装软电缆;电力配电板和接线板需有密封柜罩住,并且输入输出插座需有经认可的密封套完全套住。

  (1)为防止工作井洞口上部土体沉降以及处理洞口钢封门时人员的安全,除了在工作井预留孔处安装橡胶止水圈外,还在洞口设置砖砌封门,以确保出洞安全。

  (2)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将洞口处砖砌封门拆除,以确保顶管顺利出洞。在顶管机顶进至距沉井边10cm处时,停止推进,依次从一侧向另一侧拆除砖砌封门。

  (3)为防止顶管机出洞以后发生“磕”头现象,可以在底部安装延伸导轨,并将前6节钢管与机头做成可调节钢性联接。

  (4)当顶管机顶进完毕,安放第一节管时,将顶管机与导轨焊接牢固,防止主顶缩回以后,由于正面土压力的影响使顶管机弹回。

  (1)当顶管机距接收井还有30m左右时,应加强轴线复测力度,将顶管机确切位置测放于接收井内,从而确保安全进洞。

  (2)为了防止顶管机进洞时,接收井洞口处土体流失、管节沉降等现象出现,如有必要我们除了在接收井洞口位置处采取压密注浆外,我们还将在接收井洞口封门施工时,采取与工作井相同的预留孔封堵措施。

  本工程在进行接收井洞口封门施工时距井壁20cm处砌筑一道30~50cm的砖墙,并在砖墙距井外壁20cm范围内采用粘土水泥浆“抹面”。当机头进入粘土水泥浆层后,再将接收井洞口处砖墙拆除,将机头徐徐推进接收井内。

  (3)机头进洞后,及时将与机头连接的管子分离,吊起顶管机以后,立即将预留孔和管壁之间的空隙用水泥砂浆填充密实。

  测量是使顶管机沿设计轴线顶进,保证顶管机顶进方向精确度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本工程的测量精度,施工前首先完成对业主所给测区导线网与水准网及其它控制点的检核。在顶管机上配备激光导向系统指导顶管机顶进,以降低人工测量的误差和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施工时严格贯彻三级测量复核制度,即作业队复核后报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测量队进行复核,然后反馈给监理确认,监理复核确认后,再由项目测量队进行施工放样测量,从而确保顶管按设计方向顶进。

  1)顶进过程中因为不同部位顶进千斤顶参数的设定偏差,使顶进方向产生偏差。

  2)由于顶管机表面与地层间的摩擦阻力不均匀、刀盘切削面上的土压力的差异、以及切削刀口欠挖时引起的地层阻力不同,也会引起一定的偏差。

  3)顶进处于两个土层的交界面时,也易引起方向偏差,即使在顶进区域土质比较均匀的情况下,受顶管机刀盘自重的影响,顶管机也有下扎的趋势。因此,在顶进的过程中,须对竖直方向的误差进行严密监测控制,随时修正各项偏差值,把顶进方向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3)顶进纠偏必须勤测量、多微调,纠偏角度应保持在10~20不得大于1°。并设置偏差警戒线)初始推进阶段,方向主要是主顶油缸控制,因此,一方面要减慢主顶推进速度,另一方面要不断调整油缸编组和机头纠偏。

  纠偏操作方案应是顶管操作人员交接班讨论的重点。方案的依据为测量提供的机头折角、倾斜仪基数和走动趋势、前后尺读数比较、机尾处地面沉降量等等。0.5º以上的大动作纠偏须尽量避免并慎重讨论,不得已时也应争取在非重要地段进行并加强观测。纠偏动作后如无折角变动应立即停顶,会同电工、机修工检查电路和液压管路,尽早排除故障,严防轴线超差。纠偏应在下管后尽早进行,注意观察倾斜仪读数的纠后趋势及光点滞后变化,同时通知地面和地下压浆人员加大同步压浆量。具体操作如下:

  由于刀盘正反向均可以出土,因此通过反转顶管机刀盘,就可以纠正滚动偏差。允许滚动偏差小于等于1.5°,当超过1.5°时顶管机自动控制系统会报警,提示操作者切换刀盘旋转方向,进行反转纠偏。

  控制顶进方向的主要方法是改变单侧千斤顶的顶力。但它与顶管机姿态变化量间的关系没有固定规律,需要靠人的经验灵活掌握。

  当顶管机机出现下俯时,可加大下侧千斤顶的顶力,当顶管机机出现上仰时,可加大千斤顶的顶力,来进行纠偏。

  与竖直方向纠偏的原理一样,左偏时加大左侧千斤顶的顶力,右偏时则加大右侧千斤顶的顶力。

  监测断面宽度大于套管管底的两倍深度之和,即监测断面宽度应该大于45度滑裂面所包含的范围。布设原则则按近密远疏原则,在路面影响宽度25m。

  根据现场情况在顶进轴线方向布设多个监测断面,监测点分布在公路路面上,每断面布设3~7个测点;断面测点布设见下图:

  顶管工作井沿顶进方向20m范围内布设试验段监测点,测点布设在管道轴线)监测技术要求

  ④各项监测点埋设完毕且稳定后,初始值测试应不少于三次,并取其三次稳定值的平均数作为原始基准数据;

  ⑤所有测量器材及测量仪器在测量前必须经过检定;测量器材及测量仪器运至测量现场后必须进行检查校正,以保证设备完好;

  ⑥在监测过程中要加强对现场测点的保护,察觉缺陷及时与施工单位取得联系,若有因施工不慎损坏测点,应当尽最大努力进行补救。对于被损坏而无法进行补救的测点,应及时发出工程联系单,告知各方认可。

  水准基准点(又称监控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本工程要求精度较高,拟布设深埋砼结构水准基准点2个,其为埋设的永久性标志,形成监控网。基准点设置在所观测建筑物50m的沉降影响变形区以外;工作基点距离拟建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2.0倍,工作基点与联系点也可在稳定的永久建筑物墙体或基础上设置,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小于30m,要求埋设于车辆、行人少,通视情况良好且便于保存的地方。

  基准点埋设深度应达到原状土层,具体深度以勘察报告或实际揭露为准。采用专用钻机钻孔,直径为150mm,灌注混凝土,中间埋设直径Φ25mm左右的螺纹钢筋。混凝土浇注养护稳定后方能开始引测基准点标高,并进行首次联测。

  根据规范及设计的基本要求,沉降观测点标志制作采用埋设L形螺纹钢(Φ=22mm)的方案,并用红油漆标记编号。

  隧道周围地表沉降标志采用钻孔法或探井法埋入,标志形式为直埋式。具体规定按《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第C.0.2条规定执行。

  (1)监测点是一切测试工作的基础,因此特别加强对各监测点的保护工作,完善检查、验收措施。

  (3)确认埋好后,埋设人员应及时填写埋设记录,并准确测量初始数据存档,作为开挖时监测的参考;项目负责人应进行实地验收,并在埋设记录上签字确认;

  (4)对于所有预埋监测点的实地位置应做精确记录,露出地坪的应做出醒目标志,并设保护装置;

  量测数据的处理主要根据运营安全要求和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进行警戒值的确定。本次地面最大沉降控制值为+10 mm~-30mm,。变形值的控制管理分为三级。

  控制方法采用双控指标,即实测绝对值和速率值。设定:F=实测值/控制标准值,同时满足沉降速率小于2mm/d。

  当0.7≤F<0.85时:预警,暂停施工,分析原因,加强监测,增加监测频率为3次/天,通知施工单位准备补救措施;

  当F≥0.85时:警戒,停止施工,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沉降值进一步增加。监测频率为4次/天,并立即向建设单位、道路产权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汇报情况。

  本次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的变形观测随现场施工进度进行。自管线顶管施工开始至出洞施工完毕,顶进每天进行一次监测,当连续两周沉降速率小于0.2mm/d时,则判断为沉降已经稳定,可以结束观测。具体安排随工程进度。初估约15天。

  本工程顶管穿越公路对道路的保护要求较高,在顶管完成后,采用水泥浆液对管道周围膨润土泥浆进行置换,通过设置在管道上的注浆孔注入水泥浆,填补路面下方土体的空隙,从而使得路面下方土体的强度尽量恢复到顶进前的状态,以保证路面的安全可靠。

  在施工完成后泥浆置换是充填土体与管节间的建筑间隙和减少后期变形的主要手段,也是顶管施工的一道重要工序,必须严格控制注浆量、浆液质量及注浆压力,以减少该区域地面二次沉降,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影响地面变形。主要指标为:浆液水灰比0.8,注浆压力0.3~0.5MPa,注浆量约为0.3m³/m,浆液流速20~30L/min。待压浆体凝结后(一般在24小时以上)方可拆除注浆管路,并换上闷盖将注浆孔封堵。

  (1)防止开洞门时土体坍塌,在顶管洞门上方加设Ф32mm,长度3m的注浆小导管,小导管之间间隔300mm,向小导管内注入水泥浆,注浆压力维持到0.1Mpa。

  (2)穿越公路时,控制顶进速度,匀速顶进,顶进施工中采取少开挖、勤顶进的方法,并随时注意到土质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顶进进尺,使出土量与顶进量基本一致,保持前方压力平衡。

  (3)顶管施工中顶管机入洞后,有20米距离做实验段,在试验段阶段要沿轴线米布设沉降点,通过沉降数据,调整好土仓压力,顶进速度,和触变泥浆压力及注浆量,穿越公路时,按调整好的数据匀速、连续通过。

  (4)在顶进过程中,管壁外的土体受到扰动,上层土体易形成松动或空洞,引地面沉降或塌陷,顶管施工时,必须通过注浆孔不断进行定点补压浆,支护土体,直至顶进结束,补压浆的地点和压浆量均应根据沉降观测数据来确定。顶管工序结束后,从混凝土管内部通过注浆孔向管外土体注入加固浆液进行泥浆置换,对土体进行加固,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因顶管施工造成的地面沉降 。

  (5)土壤加固完毕后,立即进行地探雷达检测,检测顶管过程中对土体的扰动情况,确定土体松散、空洞的位置与规模。对雷达检测有空洞的地方,及时对土体再一次充填固体。泥浆置换完成后,拆除主通道浆管和管内弧形浆管,就地清洗,以免浆液凝固堵塞。

  (6)加强监控测量,特别是穿越公路段,要派专人经常巡视路面情况,经常比对确保道路安全。

  顶管前,项目部向作业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工作,每道工序开工和员工上岗前进行简短的质量要求和技术交底,由各专业工程人员负责实施,使每个员工上岗前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以确保工程质量。

  认真分析地质资料,摸清施工沿线的地下管线的详细情况,并制定详细的技术措施。

  认真做好施工计划,保证施工作业连续均衡、紧凑,从而有效可靠地控制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作好地质勘察及资料整理工作,认真编制好施工方案和通过不同土层的技术措施及纠偏措施,确保管道的顺利顶进。

  引入测量轴线及水准点,将地面的管道中心桩引入工作井的侧壁上(两个点),作为顶管中心的测量基线。将地面上的临时水准点引入工作井底不易碰撞的地方,作为顶管高程测量的临时水准点。此外应在路面上,延主线方向设置沉降观测点,如发现沉降立即停止施工。

  严格控制顶管的高程和轴线,应遵循“勤测量、勤纠偏、微纠偏”的原则,确保管道顶进施工,接口对正,高程轴线、纠偏措施

  顶进施工中,测量发现偏离中心轴线mm时应进行纠偏,每次纠偏角度要小,控制顶管前进方向和姿态,纠偏时开挖面土体应保持稳定,

  加强操作控制,使顶管均匀平稳,受力均匀,尽可能减少顶进过程中的倾斜、偏移、扭转,防止管壁出现裂缝、变形。

  顶管控制在质量标准范围以内,如果在顶进过程中,发现方向失控,应该立即停止顶进,逐级上报,经研究同意后,方可以继续顶进。

  (1)顶管工程开始前,提交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描述依照规范所必须的测量标志,包括要用到的顶管设备的类型、详细尺寸、施工原理、技术措施,包括泥浆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2)采用的管道和管道接缝符合常规的管道和接缝标准,包括制作材料、误差、最小长度等等。

  (5)顶进结束后,对泥浆套的浆液进行置换。置换浆液采用水泥砂浆掺合适量的粉煤灰。待压浆体凝结后(一般在24小时以上)拆除注浆管路,并换上闷盖将注浆孔封堵。

  项目经理为安全第一责任人,并设专职安全负责人,项目经理部专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专职安全员为副组长,各班组组长为成员。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施工安全生产交底以及安全生产教育等,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使施工现场处于安全生产状态。

  建立健全各工种、各施工环境下的施工安全规章制度,做好上岗前职工安全施工的培训工作;特殊工种必须持安全考核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及违章作业,对于违章者予以重罚.

  (2)项目部部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及人员在施工生产活动中所负的安全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并定期进行考核、评定、奖惩。

  (3)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进行违章作业,并且要随时制止他人的违章作业,积极参加各种质量安全教育活动,主动提出改进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爱护和正确使用机械设备、工具和个人防护用品。

  (4)安全教育:了解本报班组作业特点;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制度和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设施)及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知识;确保作业环境及使用机具的安全。

  2)做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协助项目经理搞好现场安全工作。

  3)深入现场,检查各项安全设施落实情况,掌握安全生产情况,发现隐患,采取紧急防护措施,遇有险情,有权暂停生产,并及时上报。

  6)参加审查施工方案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6)特种作业人员包括机械工、电工、电焊工、架子工、信号工等必须进行专业培训,按规定到有关主管部门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证必须按期复审,方能继续从事特种作业。特种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各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施工。

  (2)在顶管作业前,要和交通路政部门协调好,落实交通标识标牌的安放位置。

  (3)在顶管穿越焦桐高速路基前1天,距施工作业500m处设限速标志牌,顶管处在行车道标线上放置反光安全墩,实行通车限速60km/h,委托公路路政部门进行实施。

  (2)施工现场用电安装严格实行三相五线制,按规定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用不同颜色分开,不符合要求严禁使用。

  (3)施工现场配电系统严格实行三级供电逐级漏电保护,漏电保护器定期进行检测。

  (4)施工现场的用电设备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即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自己专用的开关箱,专用开关箱内必须设置独立的隔离开关和漏电保护器

  (7)维修时遵循停电、验电、接地线等技术措施,配电箱悬挂安全警示牌并设专人看护。

  (1)各类车辆驾驶员、各类机械操作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对驾驶员、机械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

  (2)严禁酒后驾驶、操作机械,禁止机械超负荷和带“病”运转,并坚持“三查一检”制。

  (3)机械作业的指挥人员,指挥信号必须准确,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严禁违令作业。

  (4)起重作业严格执行《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装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5)使用钢丝绳的机械,在运行中禁止人员跨越钢丝绳,用钢丝绳起吊、拖拉重物时,现场人员不得站立于绳索端头,并对钢丝绳进行保养,检查更换。

  (6)对机械设备定期检查,对查出的隐患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并制定防范措施,防止发生伤害事故。

  (8)在风速达到10.8m/s及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露天的起重吊装作业。重新作业前,应先试吊,确认各种安全装置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在风速达到8.0m/s及以上大风时,禁止起重机械及垂直运输机械的安装拆卸作业,禁止吊运大模板等大体积物件。

  (9)起重机应装有音响清晰的信号装置。在起重臂、吊钩、平衡重等转动体上应标以鲜明的色彩标志。

  (10)空气压缩机作业区应保持清洁和干燥。贮气罐应放在通风良好处,距贮气罐15m以内不得进行焊接或热加工作业。

  (11)挖掘机作业时,除松散土壤外,其最大开挖高度和深度,不应超过机械本身性能规定。在拉铲或反铲作业时,履带距工作面边缘距离应大于1.0m,轮胎距工作面边缘距离应大于1.5m。

  (12)卷扬机设置位置必须满足:卷筒中心线与导向滑轮的轴线位置应垂直,且导向滑轮的轴线应在卷筒中间位置,卷筒轴心线与导向滑轮轴心线的距离:对光卷筒不应小于卷筒长度的20倍;对有槽卷筒不应小于卷筒长度的15倍。

  (1)在工作人员进管前半小时在洞口处用风机进行通风,检查有毒气体含量,确保管内空气清新。

  (2)工作井两边实行两层围护,并用密目安全网围护,工作面外围用围挡围护,并在明显位置挂安全警示牌,上下爬梯采用安全网半月型围护。

  (3)吊运物料前应先试吊,吊离地面10㎝左右时,检查重物捆绑情况和制动性能,确认后方可起吊。下管时工作井严谨站人,严禁超负荷吊装。

  (4)加强施工周围工作井、道路的变形观测,遇暴雨等异常情况应加密监测周期。如变形有常,应立即停工,分析原因,及时采取与措施补救。

  (1)组建文明施工领导小组,直接负责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并实施定期检查制度,检查结果作为竞赛活动考核的依据。

  (2)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对职工开展职业道德与文明施工教育,开展比质量、比文明施工,比节约和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劳动竞赛活动,形成一个团结、紧凑、文明的施工环境。

  (3)现场实行封闭式施工管理,悬挂各种标牌、警示牌、指示牌,做到统一、规范和标准化。各种物资材料标识正确醒目。标识内容包括:材料名称、规格型号、产地、有无合格证、自检是否合格等。地上除设置施工公告牌外,还设置一些指路标志、减速标志、危险标志、安全标志等

  (5)现场材料堆放整齐,做到活完场地净,专人负责现场管理保持场容整洁和无积水现象。

  (6)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上岗证件,证件应附照片并写姓名、单位、岗位等内容。

  大门口处应设置公示标牌,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2)机械的废油废水,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在农田区施工时,对既有的排灌系统加以保护,必要时修建临时水渠、水管等,保证排灌系统的完整性。

  (3)施工期间,我公司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功能区划要求,保证施工场界及敏感受体附近空气中允许粉尘浓度限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4)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不得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

  (5)施工场地以及生活区范围内的生产和生活垃圾及时进行清运填埋,并设置必要的生活卫生设施,及时清扫生活垃圾,统一运至指定地点。

  (6)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清运至满足要求填埋场处理,不得在施工场地内任意弃置。

  (7)完工后,我公司按计划将所有材料和设备撤离现场,工地范围内废弃的材料、设备及其它生产垃圾应按环境规划要求处理。

  (1)认真组织全体施工人员深入学习国家《文物保护法》及当地政府对文物、古木保护的有关规定,增强文物、古木保护意识。

  (2)在施工中发现文物或其有考古、地质研究等价值的物品时,立即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并尽快通知甲方。甲方收到通知后立即与有关管理部门协商处理意见,在24小时内通知乙方,并于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通知监理工程师和建设部门。

  项目部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由项目副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担任,组员由专职安全员、项目各科室负责人和各施工队负责人担任。领导下组下设指挥组、通迅联络组、疏散引导组、救护组,进行明确分工。建立应急联系电话及当地有关部门联络电话,配齐应急所需的设备物资。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部调度室,实行24小时值班。同时项目部配置应急专用物资,对常用的各类药品备足,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用上。

  1)确保工作井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降低风险,发现风险及时请示、通报,集多方力量解决问题。

  5)强化组织机构的责任分工,做到“三定”的原则,即“定人、定时间、定部位”,本着以上原则,由项目部集中统一指挥,确保项目运转协调。

  1)发现周围地面裂缝或沉降达到警戒值时,立即停止顶管,调查事故原因,查清原因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待加固稳定后,再开始顶管或采取其他施工方案。地面出现破坏、坍塌时,应立即上报有关单位,对坍塌处组织大面积回填土方,稳定地层压力,减少损失,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商讨处理方案,从技术上确保处理方案有效实施。

  2)针对顶管遇砂砾岩层或孤石难以顶进,采用风镐破除、静态爆破方法处理方案。如果下部是岩层,上部是软弱层,则先进行上部软弱层处理。

  3)对顶管遇地下水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采取井点或集水坑降水措施,水位降到基层下时,再进行顶进作业。

  4)顶进中发生破管时,应立即停止顶进作业,采取措施补救或拆除换管。加强管道的检查验收,吊放顶进要采取管道保护措施。

  1)触电急救措施,发现有人触电时,应首先迅速拉闸断电或用方木、木板等不导电材料,将触电人与接触电器部分离开,然后抬到平整的场地施行人工急救,并向工地负责人报告。

  2)摔伤急救措施,当有人自高处坠落摔伤时,应注意伤员摔伤及骨折部位的保护,避免因不正确的抬运,使骨折错位造成二次伤害。

  3)发现火险处理措施,当现场火险发生时不要惊慌,应立即取出灭火器或接通水源补救,当火势较大,现场无力扑救时,应立即拨打119报警,讲清火险发生的地点、情况、报告人及单位等。

  4)中毒急救措施,发现有人因管内气体中毒时,应立即进行管内通风,同时派人将中毒者背出管内急救,救人者必须戴好防毒面具才下管救人。

  5)爆炸急救措施,若发生爆炸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控制事故扩大,使灾害限制在尽可小的范围,并尽可能减少损失;并及时报告现场负责人、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急救人员奔赴现场进行抢险。指挥组:负责协调工作;通迅联络组:负责各方面的联络任务,积极配合救护组要求的联络工作,如附近医疗部门等,同时报告主管领导或公司主管部门;疏散引导组:组织人员疏散,疏散人员时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救护组:组织人力进行抢救,视情况给伤员包扎或立即送往当地联系的定点医疗部门,或请求医疗部门到现场进行抢救,以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发生大风、暴雨、洪涝后,应及时报告应急管理小组(指挥组),小组人员按分工各负其责。指挥组:负责协调工作;通迅联络组:负责各方面的联络任务,及时通知:施工人员离开施工现场,电工关闭现场电源,相关人员对其机械、车辆及其它产品进行防护和加固。疏散引导组:组织人员疏散,疏散人员时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救护组及其它组员对生活区、办公区及临时房屋进行全方位检查、加固,同时使周围的排水设施通畅。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1)调查事故现场,调查时要确保对自己、伤病员或其他人员无任何危险,迅速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场所,尤其在工地。

  2)初步检查伤病员,判断其神志、气管、呼吸循环是否有问题,必要时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和监护,使伤员保持呼吸道通畅,视情况采取有效地止血、防止休克、包扎伤口、固定、保存好断离的器管或组织、预防感染、止痛等措施。

  3)呼救。应请人去呼叫救护车,现场人员可继续施救,一直要坚持到救护人员或其它施救者到达现场接替为止。

  4)如果没有发现危及伤病员的体现,可作第二次检查,以免遗漏其他的损伤、骨折和病变。

  3)事故的善后处理,即事故抢救,现场保护,事故报告,调查,分析,经济损失程度计算,伤害赔偿等,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和结案。

相关推荐